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经验,是中华民族健康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医借助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流通效率,还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了中医诊疗的现代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例如,智能中医诊疗平台利用AI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极大地提高了中医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性。
然而,科技赋能的传播方式也为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一些诈骗团伙披上“中医”的外衣,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电信诈骗。他们假冒“老中医”,声称拥有祖传秘方或特效药,通过虚假广告、话术培训等方式诱导患者购买高价保健品或假药。这些诈骗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声誉。
假冒伪劣药物骗局
江苏南通的陶女士因眼睛手术后不适,经常在网上寻找康复方法。一天,她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治眼病祖传秘方,专治术后不适”,这让她眼前一亮。广告中提到的“北京郑氏中医门诊”看起来非常专业,还附有“老中医”的照片和简介,声称出身中医世家,专治疑难杂症。陶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添加了广告中的微信。
没想到,接待她的“郑老师”上来就是一顿“专业分析”,说陶女士眼睛不舒服是因为“气血不畅、肝肾不足”,还吓唬她说视力正在逐渐下降,再不治可能会失明。陶女士被吓得不轻,赶紧问怎么办。“郑老师”趁机推荐了一款“百年退翳方”,说是祖传秘方,能“标本兼治”,还说江苏地区正好有优惠名额,建议一次性买三个疗程。
陶女士被唬得一愣一愣的,稀里糊涂花了近3万元买了药。结果药吃了没多久,眼睛不仅没好,还出现了过敏反应。陶女士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可能被骗了,赶紧报了警。
警方调查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诈骗团伙!他们在网上发布虚假广告,冒充“老中医”,这些所谓的“特效药”实为廉价的保健品,成本极低,且毫无药效。诈骗团伙通过公司化运营,利用网络平台投放虚假广告,招聘员工冒充“老中医”,并配备统一的话术脚本,诱导患者购买高价产品。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个团伙还伪装成正规公司,通过多个平台投放广告,专门针对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患者,全国有超过10万人被骗,涉案金额高达3亿多元。
网络直播问诊骗局
李明(化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尤其是最近几年,失眠、头晕、乏力等症状越来越严重。他去过几家医院,但效果甚微,于是他开始在网上寻找其他治疗方法。就在这时,他偶然进入了一个名为“中医养生直播间”的页面。
直播间里,一位身着传统中医服饰的“老中医”正坐在镜头前,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他自称是“百年中医世家传人”,身后还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妙手回春”。直播间里播放着一些患者康复的视频,画面中的人们纷纷称赞这位“老中医”的医术高超。李明被这些画面深深吸引,他觉得自己或许也能在这里找到希望。
“老中医”开始讲解李明的症状,仿佛他就在李明身边一样。他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些都是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表现,必须从根本上调理。”随后,他推荐了一套价值十多万元的中药调理套餐,声称这是他祖传的秘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明被他的专业和热情打动,加上直播间里其他观众的“好评”,他决定下单购买。
几天后,李明收到了一大箱中药。他按照说明书开始服用,但一周过去了,他并没有感到任何好转。他开始怀疑,于是联系了客服。客服的态度却含糊其辞,只是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效果会有所差异”,并建议他继续服用。李明不甘心,又尝试联系直播间,却发现自己的账号已经被拉黑,直播间也找不到那位“老中医”的身影了。
李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感到无比愤怒和无助,原本对健康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轻信,也意识到网络上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值得信任。他决定报警,同时寻求法律援助,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挽回自己的损失。
面对中医网诊骗局,如何练就“火眼金睛”保护自身权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网络诊疗逐渐兴起。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披上中医的外衣,通过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等方式实施诈骗,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和财产安全。面对如此猖獗的中医网诊骗局,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该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识破这些骗局呢?
一、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防范中医网诊骗局的第一步是提高警惕,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网络平台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不法分子更容易隐藏身份,实施诈骗行为。因此,我们在接触任何网络诊疗服务时,都应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不轻信“祖传秘方”和“特效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不存在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秘方或特效药。如果某个网诊平台声称其产品能快速治愈多种疑难杂症,这往往就是一种夸大宣传,需要引起我们的怀疑。
警惕低价促销和限时优惠
不法分子常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推出低价促销或限时优惠活动,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然而,真正的中医诊疗和药品往往需要一定的成本,过于低廉的价格背后往往隐藏着陷阱。
避免盲目跟风
网络直播中,常有“观众好评”或“成功案例”的展示,这些内容很可能是虚假的。我们不能仅凭他人的好评就轻易相信,而应保持理性,仔细甄别。
二、选择正规渠道,核实资质
在选择中医网络诊疗服务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并核实相关资质。正规的中医诊疗机构和医师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查看资质证书
合法的中医诊疗机构和医师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等。在选择网诊服务前,可以通过相关网站或电话查询其资质是否真实有效。
选择知名平台
一些大型、知名的医疗平台往往有更严格的审核机制和更完善的售后服务。选择这些平台进行咨询和诊疗,相对更可靠。
咨询线下医师
如果对网络诊疗的结果有疑问,可以咨询线下的专业中医师,获取第二意见。线下医师的诊断和建议往往更具参考价值。
三、关注治疗过程,保持理性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保持理性,关注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产品或服务,并及时报警:
产品无明显效果
如果使用了所谓的“特效药”或“秘方”后,身体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应怀疑其真实性。
客服含糊其辞
当咨询产品效果或副作用时,如果客服人员含糊其辞,无法给出明确答复,这可能是其产品存在问题的信号。
被拉黑或无法联系
如果发现自己的账号被拉黑,或无法联系到客服和医师,这往往是诈骗行为的典型特征。
四、学习中医常识,提升辨别能力
提升自身的中医常识也是防范网诊骗局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诊疗原理和方法,从而辨别出一些明显的虚假宣传。
了解中医诊疗原则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如果某个网诊平台声称其产品适用于所有人,这显然违背了中医的基本原则。
学习常见疾病知识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虚假宣传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注正规中医科普
通过关注正规的中医科普网站、公众号或书籍,学习中医知识,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五、积极维权,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发现自己被骗,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一些维权建议:
保留证据
在发现被骗后,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购买凭证等。这些证据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报警处理
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说明被骗经过和相关证据。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查诈骗分子的行踪,帮助我们挽回损失。
投诉举报
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如市场监管部门、网信办等。这些部门可以对诈骗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维护网络诊疗市场的秩序。
法律援助
如果损失较大,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诊疗价值。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中医网诊骗局,我们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渠道,关注治疗过程,学习中医常识,并积极维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识破这些骗局,保护自己的健康和财产安全。
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给诈骗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诊疗环境。
湖北建辰律师事务所
竭诚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